模具設計經驗
注塑模具設計經驗總結大合集?
設計前
1、檢查產品結構(拔模、壁厚、倒扣、出模方向、分型面的走向、澆口位置)
2、使用注塑機噸位、型號類型、模具澆口套入口直徑、定位圈直徑。
3、頂棍大小跟頂出孔的位置,注塑機能伸進模具內的深度,模架大小,閉合高等。
4、電動注塑機和液壓注塑機設計模具完全不一樣。
5、注塑機的碼模方式,一般常用的是壓板碼模,螺絲碼模,液壓碼模,磁力碼模等。
6、產品的問題點,夾線,材料及收縮率。
7、塑料收縮率一定要跟客戶確認,了解他們最終生產的材料是什么牌號。
8、需要添加什么助劑。
9、如果有鑲入的五金件或者其他物件的,也要考慮。
10、最好能熟知產品的裝配關系以及產品的用途等等,這些信息對于模具計是有幫助的。
11、哪些是外觀面,哪些是非外觀,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隨便加大的,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。
12、甚至扣結構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種簡單形式。
13、模具設計就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過程。
14、要充分考慮到下游工序。
15、模具水路外接參數,油路外接參數,電路外接參數,氣路外接參數。
像四路的設計順序: 油路, 水路, 氣路 , 電路。
在模具上的放置順序是,最靠近TOP方向的是電路,水路,氣路,油路。
設計中 - 分模
1、拉分型面越簡單越好,能拉伸出來的堅決不掃描。
2、拉分型面時要有大局觀,盡量簡化分型面,那些0.1~0.5的插穿位能避免的就要避免。
3、分型面還要遵循一個原則,就是盡量順著產品趨勢做。
4、插穿面的角度能大就大,碰穿面的面積能大就大。
5、拉出來的枕位能寬就寬。
6、手上拉的這個分型面將來實際模具做出來后,負責飛模的師傅不會罵你就行了。
7、在做分型面的同時肯定是要考慮滑塊跟斜頂的排布的,因為那些也要涉及到分型面的改動。
8、典型滑塊結構就是三角函數關系,要保證斜導柱的角度不要大,盡量做到30度以下。
9、 斜導柱選用的原則就是能粗就粗,別太小氣,因為斜導柱是要受力的。
10、滑塊分很多變異結構,上坡,下坡,內抽,油缸抽,前模滑塊,滑塊帶滑塊,滑塊帶反頂,
滑塊帶斜頂,等等,
11、充分利用了三角函數關系式,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產品倒扣的脫模,及模具的正常開合模動作。
12、斜頂比較靈活,典型斜頂的角度盡量不要超過15度,具體原理參照三角函數與理論力學。
13、斜頂的形狀有很多演化形式,例如,上坡斜頂,下坡斜頂,歪脖子斜頂,鑲拼斜頂桿的大斜
頂,鑲拼圓桿的大斜頂,鑲拼掛臺的小斜頂,頂塊下面走斜頂的,滑塊上走斜頂的,斜頂上
走斜頂的,斜頂上帶反頂的,這些結構都一個目的,利用三角函數把產品的倒扣做出來。
14、設計完后,一定要驗證下三角函數的關系,
15、實際模擬模具的開合模動作,以及考慮下在注塑時會不會有問題。
設計中 - 排位
1、兩板模,三板模,熱流道,IMD,IML,雙色,疊模等等。
2、模具結構類型都是為了能很好的實現產品的量產的。
3、選好了模架,再考慮鑲拼,鑲拼的原則就是簡化加工。
4、節(jié)省材料,利于產品成型,比如排氣等等。
5、你覺得模具上存在特別薄的地方,一定要單獨鑲拼出來,易于將來更換。
6、在鑲拼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鑲件的強度,加工性,以及將來水路的可設計性。
7、鑲拼完了后,就要加標準件了。?
8、加標準件的原則就是先重點后局部,盡量布置平衡對稱。
9、先加頂桿,加頂桿時一定要考慮水路的排布。
10、優(yōu)先考慮頂桿排布,然后設計水路,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水路頂桿,使兩者達到平衡。
11、加頂出的原則就是抱緊力大的地方,另外要加在產品的楞,臺,邊等強度結構比較好的地方,
以免頂白或頂出不平衡。
12、排水路的原則就是加頂出的原則,產品抱緊力大的地方也就是產品的熱點,需要加強冷卻的
部位,這個矛盾需要調節(jié)好。
13、至于到底是用頂桿還是用頂塊或者推板,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。
這個要結合產品的結構特點來分析,比如產品容易粘前模,就要考慮要不要后模加倒扣,
或者前模加頂出。
14、頂桿水路加完,剩下的標準件,加的時候盡量考慮對稱平衡。
設計后 - 檢查
1、 整套模具設計完成后,首先是鑲塊的拔模分析,看看有沒有倒扣的地方。
2、其次是模具各零件的干涉檢查,重中之重。
3、然后就是模具開合模動作的模擬,再簡單的模具只要自己不是太清晰,就一定要實際模擬下。
4、模具各零件的可加工性以及模具的裝配過程。